[教師資格證考試網]2020年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教育的基本規律練習題匯總.好學通為幫助學員順利通過考試,特別整理了《中學綜合素質》練習題匯總供考生參考學習,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好學通教師資格證課程!
一、單項選擇題 1.人的發展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形成的時期。這表明人的身心發展必須遵循( )。 A.順序性規律 B.階段性規律 C.不平衡性規律 D.互補性規律 2.有的學生雖然眼患殘疾,但是他們的聽覺明顯高于周圍的同學。這說明個體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補性 3.“少年得志“大器晚成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順序性規律 B.階段性規律 C.個別差異性規律 D.互補性規律 4.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規律要求( )。 A.教育工作要抓住發展的關鍵期 B.教育工作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C.教育工作要揚長避短、長善救失 D.教育工作者要樹立信心,相信學生 5.以下屬于內發論代表人物的是( )。 A.孟子 B.孔子 C.茍子 D.莊子 6.( )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的決定作用。 A.華生 B.格塞爾 C.洛克 D.弗洛伊德 7.學校文化的核心是( )。 A.組織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物質文化 8.學校文化的基本構成部分為( )。 A.觀念文化、規范文化、物質文化 B.組織文化、規范文化、物質文化 C.觀念文化、組織文化、物質文化 D.觀念文化、精神文化、物質文化 9.下列不屬于學校文化功能的是( ?。?。 A.導向功能 B.評價/反饋功能 C.凝聚功能 D.規范功能 10.學生文化是介于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一種文化現象。這說明學生文化的( ?。┨卣鳌? A.過渡性 B.多樣性 C.互補性 D.非正式性 11.某校針對個別學生存在的不文明行為,決定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活動,以樹立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這體現了學校文化的( ?。?。 A.導向功能 B.凝聚功能 C.規范功能 D.保障功能 12.學校全體員工在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過程中所共同擁有的價值觀、信仰、態度、作風和行為準則稱為( ?。? A.學生文化 B.學校文化 C.學校制度 D.學校傳統 13.以下不屬于教育對人口的影響的是( )。 A.改善人口素質,提高民族素質 B.促進人口遷移 C.控制人口數量,調整人口結構 D.再生產勞動力 14.個體隨時間和年齡的遞增身心方面發生的積極變化被稱為( ?。?。 A.人的身心發展 B.人的生命發展 C.人的生理發展 D.人的全面發展 二、辨析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5.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 16.教育工作中的“一刀切“一鍋煮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規律。 17.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于后天,“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教育之故。 18.教育對生產力的發展沒有什么影響。 三、材料分析題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宋朝王安石寫過一篇《傷仲永》的短文,說江西金溪有一個叫方仲永的少年,五歲時就能作詩,但后來由于父親沒能及時教育他,使他到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就不如以前了,到二十歲左右,則“泯然眾人矣。 問題:試用遺傳、環境、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理論分析材料。 2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華生說:“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能訓練成為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巨商,或者乞丐、盜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 材料二研究發現,美國某個知名家族,其祖輩有著名的律師、神學家、哲學家等,家族的后輩里出了多個大學校長、大學教授等各界精英。 材料三東漢名將馬援,兒時并未顯現出多大的才能。有一次,他見到同學朱勃,朱勃年方三十,能口誦《詩》《書》,舉止嫻雅,學識淵博,馬援見了很慚愧,他哥安慰說:“朱勃小器,早成; 你是大器,晚成。馬援奮發努力,后終成大器,官至伏波將軍。 問題:請根據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的知識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C。參考解析:個體身心發展不是一個勻速前進的過程,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適應人的發展的不平衡性,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 2.D。參考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中的互補性規律。 3.C。參考解析:“少年得志“大器晚成體現了不同兒童同一方面的發展水平和速度不同。這表明個體的身心發展具有個別差異性。 4.B。參考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要求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 5.A。參考解析:內發論強調內在因素,代表人物有孟子、弗洛伊德、高爾頓、威爾遜等人。 6.B。參考解析: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的決定作用。 7.B。參考解析:觀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它是學校文化的內核與靈魂,是學校組織發展的精神動力。 8.A。參考解析: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演化和創造出來的,并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守的價值觀念體系、行為規范準則和物化環境風貌的一種整合和結晶。它是由觀念文化、規范文化和物質文化三部分構成的。 9.B。參考解析:學校文化具有三大功能,即導向功能、凝聚功能、規范功能。 10.A。參考解析:題干的描述體現了學生文化過渡性的特征。 11.C。參考解析:學校文化中蘊含著道德因素,能調節人際關系,使之和諧有序,這是學校文化的規范功能。 12.B。參考解析:題干闡述的是學校文化的概念。 13.D。參考解析:D項屬于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不符合題干要求。 14.A。參考解析:題干闡述的是人的身心發展的概念,簡稱“人的發展。 二、辨析題 15.錯誤。 。參考解析:第一次工業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業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級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要求。 16.錯誤。 。參考解析:“一刀切“一鍋煮等教育方法沒有考慮人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采用相同的教育方法,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規律。 17.錯誤。 。參考解析:這是環境決定論的觀點。它片面夸大了外部的力量,忽視了個體內在的發展機制。 18.錯誤。 。參考解析:教育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教育再生產勞動力;教育再生產科學知識;教育再生產新的科學技術。 三、材料分析題 19.參考答案: (1)方仲永的事例說明,遺傳素質好的人,如果離開后天的環境、教育和主觀努力,是不可能得到充分發展的。 (2)人的知識、才能、思想、觀點、性格、愛好以及道德品質都是在后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 (3)如果離開了后天的社會生活和教育,遺傳素質所給予人的發展的可能性便不能變為現實。 20.參考答案: 三則材料都說明了個體身心發展的影響因素,如遺傳素質、環境、教育、個體主觀能動性。 (1)材料一中華生的觀點是外鑠論的典型代表,強調后天教育對人的影響。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 (2)材料二說明了遺傳素質對個體身心發展的影響。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決定人的發展。 (3)材料三體現了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個體主觀能動性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內在動力,也是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態轉向現實狀態的決定性因素。